10月9日国庆长假后首个交易日,A股三大指数收获开门红,沪指站稳3900点,全市百股涨停。盘面上,可控核聚变概念股掀涨停潮,哈焊华通(301137.SZ)开盘仅5分钟直线20%涨停,安泰科技(000969.SZ)开盘4分钟封涨停,中洲特材(300963.SZ)、国光电气(688776.SH)、英杰电气(300820.SZ)、西部超导(688122.SH)等多股20cm封板,常辅股份(920396.BJ)飙涨29.99%,上海电气(601727.SH)、融发核电(002366.SZ)、中核科技(000777.SZ)等近20只核电概念股涨停或涨超10%。
据央视新闻消息,10月1日,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。BEST装置主机关键部件——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,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,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。2025年5月,BEST的总装工作正式启动,预计将在两年后建成,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。到2030年,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。
澎湃新闻日前独家报道,可控核聚变“国家队”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将在上海新建一个聚变实验装置,用以验证其在上海研制的高温超导磁体,该装置暂命名为“中国环流四号(HL-4)”。按照实验堆-示范堆-商用堆的核能发展一般规律,该公司瞄准2050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。
长假期间,港股核电板块异军突起。10月8日,中核国际(02302.HK)收涨22.40%。中广核矿业(01164.HK)、上海电气(02727.HK)一度涨逾10%和7%。自今年4月初行情启动以来,港股核电板块开启稳健升势,核电概念指数累计涨幅超40%。个股方面,中核国际的表现最为突出,年初迄今累计涨幅近3.7倍,中广核矿业的股价同样涨势强劲,半年内股价涨逾2倍。
10月9日,上海电气(02727.HK)大涨17.40%,中广核电力(01816.HK)上涨4.76%,东方电气(01072.HK)上涨5.34%。
AI技术革命引发数据中心建设热潮,随之而来的海量用电需求,催生了全球性的核电复兴。一年多以来,甲骨文、谷歌、微软、亚马逊、Meta等科技公司纷纷出手,通过与能源企业合作开发、向核电企业购电、投资核能公司等方式,布局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,以满足激增的电力需求。在此背景下,可控核聚变的研发进展受到市场聚焦。
美股核电板块更是集体狂飙。6个月以来,美国小型核反应堆新锐Oklo的股价暴涨近563%,初创企业Nano Nuclear Energy的股价涨超150%,美国主要铀生产商Energy Fuels股价涨超372%。
9月30日,美国能源部“聚变能发展里程碑计划”认证初创公司CFS的聚变技术,由后者研发的SPARC核聚变装置的核心组件环向磁体通过严格性能测试验证,该公司的目标是2030年代初建成全球首座商业核聚变发电站。
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报告数据显示,美国将出现一轮3500亿美元的核能投资热潮,背后的关键驱动力是AI数据中心对电力的巨大需求。这些投资将在美国新增高达53GW的核电装机容量。
不过,美国新建核电依然面临成本高昂、施工周期长、缺乏熟练劳动力、燃料供应和监管体系不足等瓶颈。2023年7月,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Vogtle核电厂3号机组投运,这是美国30多年来新建的第一座核电机组、也是7年来首个并网发电的核电机组。据哥伦比亚大学调查,Vogtle 3号、4号机组的规划成本为140亿美元,但可能已飙升至300亿美元以上。两台机组的建设从2009年6月开始,原计划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启动,出现了严重拖期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