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雪涛宏观笔记
以2035年人均GDP为目标,设定合理经济增长区间;以提振消费为抓手,做强国内大循环;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;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,加快建设金融强国,统筹发展和安全。
文:国金宏观宋雪涛/赵宏鹤
首先明确几份“十五五”文件的关联性。
10月23日发布的四中全会公报,议题除了“十五五”规划,还涉及四季度经济工作和其他党内事宜,是关于“十五五”规划的最简要版本。10月28日发布的是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全文,由四中全会审议通过,是发改委编制“十五五”规划《纲要》的顶层依据。此后,发改委将正式启动《纲要》的编制工作,在明年3月的两会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,届时将形成“十五五”规划的完整版本。
10月28日还发布了《关于<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>的说明》,这是总书记亲自就《建议》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的说明,包括起草过程、起草的主要考虑和基本内容、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,共三部分。《说明》言简意赅、提纲挈领,特别是“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”部分,代表了最高决策层对《建议》提出的重要观点和重大举措的顶层思考,是我们学习理解“十五五”规划的重中之重。
其次是《说明》提到的几个重点问题。
一、关于“十五五”时期的重要地位。
党的二十大确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,“十四五”(2021-2025)已经打下坚实基础,“十五五”(2026-2030)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位置,总体要求是“夯实基础、全面发力”,意味着“十五五”既要在大政方针上延续“十四五”的理念和思路,又要根据未来5年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。
《说明》围绕这一定位,继续展开了以下三个重点问题。
二、关于“十五五”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。
这部分相较“十四五”有所不同,“十四五”规划没有明确五年经济增速目标,当时《说明》给出的原因包括公共卫生事件和外部环境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,同时强调要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。
此次《说明》提出,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性指标就是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,这要求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适当速度。因此,《建议》中提出“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”,意味着“十五五”规划可能会明确定量经济增速目标。由于《建议》主要负责提出定性要求,具体的定量目标还有待《纲要》揭晓。
需要关注的是,《说明》坦承“现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、有效需求不足”,因此在《建议》中提出“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、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”等目标,这明确了扩大内需、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,将是实现“十五五”经济目标增速的重要抓手。
根据统计局的定义,居民消费率是指支出法居民最终消费与GDP的比值,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,2024年为39.9%,仅比五年前的2019年提高了0.6个百分点,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。
归因分解,要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,一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当中的比重,即消费能力,这需要调和一些关系和推进改革;二是要提高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,即消费倾向,这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、改善收入预期,《建议》也从供给创造需求的角度提出了“清理汽车、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”、“落实带薪错峰休假”、“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”等要求。
这又引出另一个重点问题。
三、关于做强国内大循环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。
“双循环”的新发展格局在“十四五”《说明》中就曾提出,目的是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,需要做强内循环。内循环的完整过程涉及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等环节,过去几年我国在生产环节的成绩显著,大幅提升了产业链、供应链的完整性,降低了进口方面的对外依赖度,提高了我国工业产值和贸易顺差在全球的比重,但是在消费环节则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,叠加分配和流通环节中的一些问题,进而出现供需错配、低物价、内卷等现象。
《说明》和《建议》均再次强调“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”,提到惠民生、促消费、投资于人、大力提振消费,是要打通内循环在消费环节的堵点。同时,《建议》还要求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,是要从市场竞争秩序和地方政府行为入手,优化生产和流通环节存在的弊端,综合整治内卷。
总的来说,要做强国内大循环,需要综合施策,在加强总量政策、优化产业政策、调整地方考核、加快财税改革等多方面同时用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《建议》中提到“加快建设金融强国”,这个定位相比于“十四五”《建议》中的“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”有所提级。除了要求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“五篇大文章”,《建议》还对资本市场发展有较多着墨,要求“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、适应性,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”、“积极发展股权、债券等直接融资,稳步发展期货、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”,这里或涉及三重内涵:大国博弈层面的金融自主可控、产业竞争层面的核心商品定价权、扩大消费层面的居民财富效应。
四、关于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。
将高质量发展确定为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,这一点同样与“十四五”一脉相承。《说明》明确提出,“推动高质量发展,最重要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”,可见产业体系现代化和科技自立自强,仍然是“十五五”时期的核心主线。
传统产业需要优化提升,要求巩固提升矿业、冶金、化工、轻工、纺织、机械、船舶、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;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要培育壮大,包括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航空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以及量子科技、生物制造、氢能和核聚变能、脑机接口、具身智能、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未来产业。
《说明》特别提到《建议》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防止一哄而上,是要引导地方结合自身禀赋条件,科学理性、实事求是的开展工作,这也是正确政绩观的体现。如同早年间的“GDP论英雄”,近些年“新经济论英雄”也不尽合理,例如冶金、船舶等行业虽然是传统产业,但是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安全属性,是很多制造业空心化国家极力想在国内重建的产业,如果能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的全球分工地位和竞争力,同样有重要战略意义。
五、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。
安全是发展的前提,发展是安全的保障,这一表述与“十四五”《说明》完全相同,背景是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的外部环境。
落实到《建议》的几项重点表述,一是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,加强反制裁、反干预、反“长臂管辖”斗争,这是今年中美博弈的真实写照;二是维护战略通道安全,推进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关键产业备份,这可能涉及一些双边、多边合作和重大项目建设,特别是“十五五”规划中的重大项目;三是加强新兴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,提及网络、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生物、生态、核、太空、深海、极地、低空等。
风险提示
由于规划《纲要》尚未正式发布,对“十五五”《建议》和《说明》的把握可能不够完整;“十五五”时期,国际形势可能进一步发生深刻复杂变化,对地缘格局和国内应对产生超预期影响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